本篇文章956字,读完约2分钟

十年来,笔者见证了四只典型的爆炸式基金的诞生:2006年嘉实的战略成长419亿元,2007年投资摩根亚太的优势295亿元,2018年的繁荣327亿元,以及今年3月21日认购金额超过700亿元的瑞源的成长价值。

这四只爆炸基金的诞生有一些共同之处。首先,站在风中,当它发行时,它正处于市场热情高涨的阶段。其次,是关联公司的品牌优势。嘉实和兴泉在发行前以其基金的良好表现积累了声誉,并得到了渠道的认可;摩根士丹利也因其合资公司的优势和早期扎实的投资者教育活动而被投资者广泛认可;瑞源依靠陈光明和傅鹏波长期良好的业绩记录。最后,渠道给人力量。尤其是对于后两只基金,招商银行强大的销售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爆款基金的前世今生 大规模基金的业绩必然不好吗?

与共同点相比,更有趣的是瑞源的命运是否会与前三只爆炸性基金不同。在规模上,嘉实策略和上投亚太已经获得了“巨无霸”基金的称号,其规模分别缩水至26.87亿元和41.7亿元,适合兴泉的规模也有所下降。我不认为大型基金的表现一定不好。在国内基金史上,有一次由孙建东管理的华夏分红,2007年达到169.42%的业绩,规模为264亿元,并在当年获得混合基金第一名。此外,瑞源采用比例配售的增长值,基金规模控制在60亿元,a股市场不缺空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瑞源的增长价值必然会受到市场的严格审视,但对其业绩不必过于悲观。

爆款基金的前世今生 大规模基金的业绩必然不好吗?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明星基金经理的价值是否会被行业重新审视。丰收的成长和繁荣是适宜的。虽然有邵剑和谢志宇两位明星基金经理,但公司的品牌对筹资规模有较大影响。作为新基金公司发行的第一只基金,瑞源成长价值在品牌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陈光明和傅鹏波的明星效应凸显。

爆款基金的前世今生 大规模基金的业绩必然不好吗?

明星基金经理是一块金字招牌,可以作为基金发行时的主要“卖点”进行宣传。然而,问题是十有八九,明星基金经理会私有化,公司会投入大量资源来打造明星。最终的成就是基金经理的个人价值。一旦他们离开公司,他们将“用竹篮打水空".”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基金公司强调投资研究团队的运作。当然,瑞远没有这个问题,陈光明和傅鹏波分别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除非公司解散,否则不要担心私有化,这样你可以安全地最大化它的明星效应。然而,对于其他基金公司来说,在基金销售仍普遍低迷的环境下,是否建立明星基金经理以及如何留住明星基金经理仍是一个难题。

标题:爆款基金的前世今生 大规模基金的业绩必然不好吗?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