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5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增长,网络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得的一组行业内部数据显示,继2017年网络人身保险规模保费首次负增长后,2018年网络人身保险市场规模发展势头继续放缓,全年累计规模保费达到1193.2亿元,同比下降13.7%。

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网络人身保险行业规模保费的“刹车”反映出传统人身保险公司习惯于通过网络渠道快速、低成本地联系大量客户,线下转网的发展模式已经经受住了转型的考验。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开始显现。

前十名机构的保费占90%以上

高市场集中度

根据上述行业内部数据,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继续在开展网上人身保险业务的公司中排名第一,保费规模为294.5亿元。此外,规模保费排名前十的公司有国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平安人寿、宏康人寿、农行人寿、中国人寿、光大人寿、联合人寿、平安健康,累计规模保费1100.4亿元,占网络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的92.2%。

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由此可见,网络人身保险业务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大部分银行类保险公司的规模保费排名在前列,网上销售规模保费所占比例普遍较高。依托母行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网络平台,凸显银行保险公司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天然优势。

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从业务增长来看,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增长最快的前十家公司是复星保诚人寿、前海人寿、PICC健康险、联合人寿、新泰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华泰人寿、百年人寿和平安健康。由此可见,中小寿险公司正在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保险技术布局,推动互联网渠道大力发展业务。

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从不同险种的角度来看,在保险业加速回归保护起源的总体基调下,各人身保险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健康保险业务发展迅速。2018年,网络健康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108.3%,健康保险在网络人身保险中的比重首次超过10%至10.3%。

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单一产品结构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随着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增长势头放缓,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逐渐显现。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保险业的全面渗透,互联网人身保险业逐渐呈现出传统保险公司、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和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多渠道竞争发展的格局。

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产品缺乏创新,结构单一。所有保险公司的业务基本上都集中在简单人寿保险、年金和意外伤害保险上。同质化现象严重,替代性强,存在意识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他们只能被迫进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这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定经营。

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第二,不当的产品创新,例如,伪装成相互保险。2018年,在推出后的9天内,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互助保险”产品的用户数量超过了1000万。虽然该产品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保险客户,但由于未按要求使用报告条款和费率、误导性宣传和信息披露不足等可疑问题,被监管部门叫停,也给公众对保险的理解和认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第三,保险技术应用仍存在不足,技术创新仍需加码。如保险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和低附加值运营管理、销售管理等主要环节,而对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如产品R&D定价和风险管理等需要进一步深化。

许多网络保险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未来网络人身保险业务要想走出瓶颈,还需要在丰富场景产品和定制产品方面进一步努力。同时,我们应该综合运用保险技术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上述人士还建议进一步放宽保底产品的销售限制,加大对网上人身保险产品开发创新和合作方式的政策支持,科学引导和鼓励保险公司设计更能满足网上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保底产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实现“千人定制”的产品开发,帮助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实现价值转型。

标题:互联网人身险遇瓶颈:保费势头趋缓 产品同质化严重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