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6字,读完约4分钟

20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积极支持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同时,我们将继续严格监管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各种损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三公开”秩序。

从处理结果来看,2018年案件数量有所增加,处罚力度加大。全年共发出78份纪律处分函和80份监管关注函,同比分别增长11.43%和21.21%,涉及89家上市公司、462名董事和8名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特别是,加大了对重大恶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公众谴责和公众认可的频率显著提高。全年共发布32项公开谴责,22人被公开认定为不适合上市公司的董事。其中,5名违规行为极其恶劣的责任人被公开认定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终身。

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从监管效果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强事后问责,严肃查处恶性违规行为,为维护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而言,2018年,从六个方面处理了违法行为。

首先,控股股东利用其主导地位侵犯上市公司的利益。交易所加强了监管,全年处理了近10起此类案件。圣·天业、圣·钱宝和圣·龚欣是典型的例子。这些案件涉及广泛的责任,所有在任的董事和监事都得到了处理。其中,公开认定三家公司的三名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不适合终身担任上市公司董事,另外九名主要负责人不适合十年内担任上市公司董事。

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二是财务舞弊、未能及时披露定期报告等违规行为。20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处理了6起相关案件。*st尚普虚构了没有实质性交易内容的业务,将昆吉跨期确认收入退市,伪造合同等。,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给予了纪律处分。去年,另外四家公司未能按时披露年度报告,根据法律法规,它们遭到了公开谴责。与此相关,本所还及时查处了业绩预测违规、重大事项披露不及时、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违规行为,涉及近25起。

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第三,损害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不当交易。在日常监管中,交易所加大了甄别力度,突出了监管的有效性,并对8起涉及不公平交易估值、不遵守决策程序和不当转移业务机会的案件进行了问责。这些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罚。

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第四,上市公司停牌不审慎,影响股票正常交易秩序。2018年,有5家公司受到了处罚。其中,中天能源重大资产重组不审慎,重组终止风险不足;月泰股份有限公司在重组条件不成熟时被匆忙停牌。公司和相关责任人都受到纪律处分或监管问题。

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第五,上市公司利用敏感信息,摩擦热点,挑动思路。自2018年以来,区块链、短视频媒体、风险投资企业等概念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一些上市公司借机发布相关信息,披露的信息不准确、不客观,导致股价大幅波动。对于此类不当发布信息、扰乱市场评估体系的行为,仍需快速反应和严格监管,已有4起此类案件被严肃追究责任。

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第六,中介机构未能尽职尽责地出具专业意见。20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处理了三名中介人和八名相关人员。如果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评估和预测中引用了错误的重要参数,评估假设不一致,必要的评估程序没有落实,将给予通报批评。

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查处违规行为时,也特别注重监管行为的规范化,切实保护监管对象的合法权益。在程序上,坚持调查与审判相分离,集体决策,并充分给予当事人不同意和申辩的权利;如有必要,将举行听证会以核实相关情况。在具体处理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处罚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和完善,力争同类案件达到相同的标准。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监督和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促进规范化,充分披露处罚函,充分说明违法事实和处罚依据,接受市场监督,树立监督公信力。

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这些措施对相应的违规者进行了处罚,也有利于提醒市场参与者提高合规意识,在问题发生前预防问题。主要目标是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引导上市公司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规范操作,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奠定良好的合规基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题:上交所去年认定22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