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8字,读完约4分钟

虽然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用信用卡消费,其中一个驱动力就是信用卡积分的福利。然而,许多持卡人别无选择,只能发现信用卡积分似乎越来越“不值钱”。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了各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公告和章程,了解到许多银行最近调整或即将调整信用卡积分兑换权限,航空公司空里程兑换、双生日积分等常用规则越来越严格,兑换同一商品所需积分也大幅增加。

积分累积权益缩水了

今年年初以来,许多信用卡用户发现许多“奖励积分”缩水了。自9月份以来,银行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一些银行已经调整了信用卡积分的累计上限。

以一家股份制银行为例,该行宣布将从9月起调整信用卡积分累积规则。具体来说,在单个自然月内,累计积分上限设定为客户名下激活卡(不包括公务卡和消费贷款卡)信用额度的两倍。如果当月累计积分超过信用额度两倍的上限,超出部分将不会累计到卡账户中。以前,这家银行的客户在生日时可以享受3倍的积分,这曾经是许多持卡人快速“增值”积分的一种方式。

信用卡积分越来越“不值钱” 积分累计和兑换权益双缩水

一些银行减少了积分中包含的商户类型。

以一个国家的大规模行为为例,9月21日,我行宣布在“非累积积分商户类别代码”中增加“金融机构-手工现金支付”类别商户(商户类别代码:6010)和“金融机构-自动现金支付”类别商户(商户类别代码:6011),持卡人在上述类别商户中的账单消费不计入。并将在公告日期后45天生效。

信用卡积分越来越“不值钱” 积分累计和兑换权益双缩水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规定,航空空型联名信用卡在家电和珠宝商户的签约消费将不再获得信用卡积分。

还有一家总部位于南部地区的股份制银行,早在7月1日就减少了积分中的商户种类。根据我行发布的公告,在原有商户类别基础上增加了17个新的商户类别,不计入点数,包括工艺美术店、工业设计、建筑工程设计、皮具店、五金店、家装店、地板、地毯店、洗车、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活动推广等。

信用卡积分越来越“不值钱” 积分累计和兑换权益双缩水

此外,一些银行的高端信用卡减少了信用卡的保险服务。

例如,上述国有大银行的白金卡家庭旅游服务,自5月15日起,已将原来的10项服务内容调整为3项,具体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意外保险、航班延误保险和境外旅游住院保险。每次延误的赔偿金额不超过购票金额或行程消费金额的50%,取“购票金额或行程消费金额的50%”和“2小时或4小时支付500元/1000元”中的较低者,且年度累计金额不超过主要航班空延误和空航班行李延误,空航班延误仅是出发延误。

信用卡积分越来越“不值钱” 积分累计和兑换权益双缩水

积分兑换权利减少

令持卡人无奈的是,除了获得越来越多的困难积分外,累积积分的可转换权利也大大减少。

其中,一些银行调整了航空公司/里程的兑换权。

以一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为例。自9月份以来,银行已经调整了信用卡积分变更空里程服务规则。世界卡、无限卡和商务旅行白金卡的用户每年最多可以兑换5万英里,而其他信用卡每年只能兑换3万英里。根据25点和1英里,每个自然年需要125万点和75万点。此外,从7月1日起,留学卡20分钟1英里的兑换权将被取消。

信用卡积分越来越“不值钱” 积分累计和兑换权益双缩水

银行发布的公告还显示,持卡人名下的同一家航空公司空航空公司空联合卡将在一个自然年内自动兑换为该公司的空航空公司常旅客里程()

如果积分兑换里程的“含金量”降低,大多数持卡人,尤其是年轻人,申请信用卡是为了“吃喝玩乐”并获得折扣。现在,他们似乎不能享受自己。

自今年年初以来,许多银行兑换相同商品所需的点数大幅增加,许多持卡人嘲笑“点数膨胀”太严重。

以星巴克咖啡为例,一家股份制银行以前可以兑换一杯6000点的咖啡,但今年直接跳到了12000点,增长了100%。在一个大国,目前,17500点可以换成一个星巴克。根据1元钱省下的一分,换一个星巴克至少需要17500元。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兑换一杯星巴克中杯咖啡所需的积分从最初的600点逐渐增加到660点和799点,现在又增加到999点。然而,银行的积分规则是,你只需刷卡20元就可以累积1分。因为有些消费者拿不到积分,目前至少需要19980元才能换一杯星巴克。在过去,银行的信用卡积分可以在商店里兑换,比如20分兑换1元的Papa John,20分兑换1元的dq冰淇淋,30分兑换1元的KFC,40分兑换1元的Manji甜点。

信用卡积分越来越“不值钱” 积分累计和兑换权益双缩水

点数兑换权的减少反映在所有银行中。据《证券日报》记者粗略计算,根据目前的银行积分系统,大多数信用卡需要刷卡10万元以上才能兑换价值一两百元的商品。记者刘猛

标题:信用卡积分越来越“不值钱” 积分累计和兑换权益双缩水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