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8字,读完约4分钟

上周,太平洋两岸的中国和美国分别举办了一个展览,一个是广州天一智能博览会,另一个是洛杉矶移动世界大会美洲展。这两个展览是同时举行的,这似乎代表了中美之间5g赛车的预览。

在天一展会上,中国电信正式推出了hello 5g行动计划,提出了涉及技术、网络、应用和终端的“四点主张”;在美洲展览会上,除了传统的通信公司,宝马(BMW)和谷歌(Google)等领先公司也展示了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智能连接技术。

中美5G暗战:双方“跑道”不一样 将是一场持久战

目前,5g已经成为决定大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诺基亚和爱立信经常在美国市场签署大量5g订单,而中国仍在逐步推进5g测试的第三阶段。

根据中美5g商业化的不同路线,业界认为没有优势或劣势。5g的核心不再是消费市场的应用,而是工业互联网应用。中美5g竞赛不会是一场速决战,而是一场持久战。5g的最终战场是垂直行业,这正成为5g参与者的共识。

中美5g航线竞争

最近,爱立信和t-mobile签署了一份价值35亿美元的多年合同,支持t-mobile在全国部署5g网络。根据协议,爱立信将为t-mobile提供符合3gpp标准的最新5g新空端口硬件和软件。

巧合的是,一个多月前,t-mobile和诺基亚签署了一份价值35亿美元的5g供应合同。业内人士向记者猜测,这份订单是一份框架协议,包括基站和核心网主要设备,可能在一至两年内完成,从今年下半年开始。

目前,美国三大运营商(威瑞森、美国电话电报公司;t,t-mobile)已经明确定义了他们在5g服务中的合作伙伴和商业路径;然而,在中国,没有明确的意向订购5g,而且它仍处于5g测试的第三阶段。

对于在世界各地比赛的设备制造商来说,中国的巨大市场已经被推迟了。这种情况让人不禁要问:中国的5g落后了吗?

事实上,自8月中下旬以来,中国在5g测试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以华为为例,一方面,英特尔率先通过了中国5g技术研发的第三阶段iodt测试,另一方面,在中国基于3gpp标准的独立组网下开通了第一个5g首呼,并率先完成了第三阶段sa(独立组网)5g基站功能测试和核心网测试。

中美5G暗战:双方“跑道”不一样 将是一场持久战

此外,中兴、大唐、爱立信、诺基亚等设备制造商也公布了参与中国5g测试第三阶段的进展。

当谈到中美5g竞赛的现状时,一家设备制造商告诉记者,中美5g商业使用选择的路线是不同的。“中国的5g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指挥,按照内场测试、现场测试、试验商业化和商业化的节奏逐步推进。首先使用美国5g,然后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

中美5G暗战:双方“跑道”不一样 将是一场持久战

这个人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来描述中美之间5g商业路线的不同取向。不过,他也向记者承认,“一旦中国的5g推出,这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商业网络。”

另一家设备制造商告诉记者,中国5g的测试内容和测试进度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定进行的。“如果你看看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5g现场测试的进展,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所有制造商都必须遵循这一安排。执行。”谈到国内厂商的5g测试进展,她说:“华为的(测试)进展非常好。”

中美5G暗战:双方“跑道”不一样 将是一场持久战

据记者了解,除了工信部统一部署的测试进度外,所有参与中国5g建设的设备制造商将与运营商的客户进行单独测试,但此类测试不在对外宣传范围内。

“中国和美国在5g建设方面面临着相同的标准和网络。每个人都在争取进步,但侧重点不同。基于市场导向的考虑,美国5g参与者首先申请,然后转化,甚至一些宣传只是为了寻找购买点和眼球;中国在2g、3g和4g时代相对落后,希望在5g时代迎头赶上,因此采用了全面覆盖模式。”

中美5G暗战:双方“跑道”不一样 将是一场持久战

一位经纪研究员对记者做出了上述声明。至于中美之间的两条道路是好是坏,他认为没有必要区分好坏。

中美5g暗流

今年年初中兴通讯的禁令确实给国内制造商上了一课,但这只是中美5g竞赛暗流下的冰山一角。最近,华为和中兴被禁止参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本地5g建设。后来,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也报告称,华为和中兴可能被禁止进入。

从通信设备厂商的变化历史来看,华为和中兴从3g起步,发展到4g,早期的巨头如摩托罗拉已经落后。在5g标准中,华为和其他中国制造商赢得了30%的份额,尽管仍低于美国制造商约60%的份额,但中国在5g时代的话语权已得到显著提高。在中国5g提速的关键时期,华为和中兴被封杀。

中美5G暗战:双方“跑道”不一样 将是一场持久战

上述设备厂商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目前华为和中兴的技术产业化能力毋庸置疑,但没有外国运营商愿意跟你们玩,这非常可怕。”

标题:中美5G暗战:双方“跑道”不一样 将是一场持久战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