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由于价格差异巨大,鲑鱼的市场认知度远远高于虹鳟鱼,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总有人不断挑战消费者的认知度,想把虹鳟鱼变成鲑鱼。

今年8月,在中国水产品加工与销售协会鲑鱼分会成立大会上发布的集团标准“生鲑鱼”(Raw Salmon),将淡水虹鳟鱼定义为鲑鱼,引起了舆论哗然。虹鳟鱼“转化”成鲑鱼引起的广泛质疑和争议并没有停止。9月6日,美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系统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国内虹鳟鱼抽样监测未发现寄生虫,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抽取的63份虹鳟鱼样本中未发现华支睾吸虫囊蚴、东方华支睾吸虫囊蚴和颌线虫三期幼虫。该概况介绍一经发布,就再次引起公众和业内人士的怀疑。目前,在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情况描述不再显示。

虹鳟“指鹿为马” 不是好的赚钱之道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是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直属的公共机构。根据情况描述,2018年6月,中心在湖南、广东、青海三省组织开展了相关水产品寄生虫应急监测,共采集监测样品92份,其中虹鳟鱼63份,进口鲑鱼29份,分别在养殖(50份)、流通(20份)和餐饮(22份)进行采样,采样地点为农村和城市。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未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俗称肝吸虫)、东方华支睾吸虫囊蚴和颌线虫三级幼虫。

虹鳟“指鹿为马” 不是好的赚钱之道

根据这种情况,外界对此提出了质疑,因为监测样本太少,检测过程不清楚,寄生虫种类太少。据媒体报道,一些水产行业人士公开质疑,在监测中只检查了三种寄生虫,但常见的寄生虫常见于虹鳟鱼,包括牛带绦虫、吸虫、牛带绦虫、牛带绦虫、棘球绦虫等。没有被检查。然而,目前还不清楚63份送交检验的虹鳟鱼样本是由相关机构送交检验还是随机抽取的。许多网民也认为63个虹鳟鱼样本的数量太少了。

虹鳟“指鹿为马” 不是好的赚钱之道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列出了人类和鱼类常见的10种寄生虫。生活在淡水中的鱼不适合生吃,因为它们体内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杀死寄生虫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彻底煮熟它们。因此,如果生吃淡水鱼和虾,就有人类感染的风险。虹鳟鱼是淡水鱼。

虹鳟“指鹿为马” 不是好的赚钱之道

虹鳟鱼“变成”鲑鱼,并一再“把鹿称为马”来误导消费者。作者认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巨大的利益。

生鲑鱼只是一个集团标准,由13家水产养殖企业制定。在中国标准化体系中,等级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集团标准和企业标准。也就是说,该标准既不是必须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得到高度认可的生物分类学术标准。从标准制定的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很难说利益最大化的一方不是企业,这也造成了标准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正如《人民日报》所指出的,群体标准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它们不能成为群体利益的“工具”。相反,它们应该为工业发展树立“路标”,并为消费者权利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虹鳟“指鹿为马” 不是好的赚钱之道

为什么企业不干脆卖虹鳟鱼,坚持把虹鳟鱼变成鲑鱼?以作者工作的杭州为例,在批发市场上,虹鳟鱼的批发价为30元至40元/公斤,而鲑鱼的批发价约为58元/公斤。由于价格差异巨大,鲑鱼的市场认知度远远高于虹鳟鱼,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总有人不断挑战消费者的认知度,想把虹鳟鱼变成鲑鱼。

虹鳟“指鹿为马” 不是好的赚钱之道

中国消费者协会7日表示,如果集团标准涉及消费者权益,就应该听取消费者意见,接受消费者监督。根据上海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进行的一项调查,83.6%的消费者认为集团标准将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归类为鲑鱼,这意味着鹿是马,误导消费者;73.43%的消费者担心虹鳟鱼被列为鲑鱼后会误导消费者。

虹鳟“指鹿为马” 不是好的赚钱之道

误导消费者赚取高额利润显然不是企业赚钱的方式,也不是一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现象和好方向。

标题:虹鳟“指鹿为马” 不是好的赚钱之道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