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6字,读完约3分钟

许多地方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最近一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政府部门和地方监管部门相继部署出台了新一轮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其中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成为许多地方政策努力的重点。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推动银行资金向民营企业倾斜,直接为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已成为地方政策的重要选择。

多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政策密集落地:提供低成本资金

在北京,中国人民银行业务管理部将设立70亿元人民币的再贴现额度,以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回收,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每年获得不低于120亿元的票据融资。此外,针对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股权质押流动性危机,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都提出设立市场化基金支持民营上市公司发展。

多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政策密集落地:提供低成本资金

在上海,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用“三个100亿”的真金白银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包括设立100亿元上市公司救助基金,为优质中小民营企业提供100亿元信贷和担保贷款,逐步将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扩大到100亿元。

浙江银监局筹备组负责人表示,浙江银监局筹备组近期制定并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民营企业增加信贷业务的考核权重,落实尽职豁免和容错纠错机制,在信贷准入方面给予准确支持。不允许简单地施压、施压或切断贷款。

据业内人士称,上述政策触及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痛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主要用于解决民营企业的信贷问题。民营企业生存能力低,信用风险高,这种超额风险需要由政策担保机构分担。“地方政府设立基金,投资相关企业,解决上市民营企业股权质押的流动性危机。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面临头寸爆炸的风险。一方面,中国银监会出台了一项政策,允许银行灵活处理股权质押,而不是盲目平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有所动作,这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股权融资的困境和压力。”曾刚说。

多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政策密集落地:提供低成本资金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6.350,-0.04,-0.63%)也表示,相关政策旨在引导商业银行转变观念,不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市场准入。此外,我们将引导银行创新风险识别、评估和激励机制,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业内人士也表示,金融机构必须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供给。曾刚表示,金融机构必须判断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否合理。“一些有合理融资需求、过去可能被市场扼杀的民营企业应该成为支持的重点。但是,对一些主业过度扩张或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而被淘汰的民营企业,不应该给予支持。”他说。

标题:多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政策密集落地:提供低成本资金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