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2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一些啤酒公司发布了辉煌的年中业绩。然而,在整个啤酒市场报告的红色表现背后,并没有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来支撑它。如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啤酒”)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和投资收益,主营业务占比相对较小。业内人士指出,啤酒行业的整体表现正在改善,但背后的补贴金额相对较高。在一些地方,为了支持啤酒企业,补贴是以各种方式给予的。但是,企业“造血”能力的发展与政策“输血”的支持之间应有一定的平衡,主辅不可颠倒。

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利润”取决于补贴

在梳理各啤酒公司的财务报告时,《今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许多啤酒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基金都有较高的补贴和投资利息等额外收入。其中,珠江啤酒最新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其他损益项目成本为7246.01万元,即募集资金利息429.5787万元。在2017年财务报告中,珠江啤酒实现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62.75%,其中补贴金额8500万元,接近净利润的一半。扣除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3401.56万元,2017财年共获得政府补贴项目86个。

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事实上,有不少啤酒公司依靠补贴和融资来“生存”。除了珠江啤酒,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都获得了数亿的补贴。就连中国啤酒市场的龙头企业华润啤酒(China Resources Beer)也经历了以补贴“支撑”业绩的困境。在查阅了大量数据后,《今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华润啤酒在2014年至2016年的三个财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6.67亿元和6.29亿元,同时公司获得的补贴分别为4.12亿元、2.92亿元和4.62亿元。可以看出,华润啤酒近三年净利润的近60%来自补贴。

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对此,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今天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政府补贴对企业或行业起到了帮助和支持作用。包括珠江啤酒等公司在内,拥有这项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经营中的不足。但是,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高额补贴会有一定的风险。目前,许多企业采用“政府输血和企业造血”的双重盈利模式,严重依赖政府补贴。今后,对于此类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应转变为“企业造血为主,政府输血为辅”的模式,以增强公司的经营和抗风险能力。

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企业“造血”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推进,我国啤酒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年轻饮酒者为啤酒消费的增长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各国饮酒习惯的不同,目前中国白酒消费仍占据主流地位。葡萄酒专家蔡薛飞指出,综合考虑,中国啤酒行业继续改善的空空间相对有限。

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在朱看来,其实国内很多啤酒企业一直在努力经营主营业务,但效果并不好。“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才40年,工业化程度还处在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样一个阶段,企业的发展不应操之过急,而应循序渐进。”中国啤酒企业基本上是通过并购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与啤酒的销售半径有关。然而,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的提高,过去许多被并购的工厂已经成为企业难以创新的劣势。

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另外,随着中国啤酒市场毛利率的下降,啤酒企业的利润也在下降。由于行业产能过剩的突出矛盾,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给啤酒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了很大压力。业内普遍认为,在多方啤酒企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许多本土品牌尤其是区域品牌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剧。许多品牌力不足的区域性中小啤酒企业甚至陷入负增长和亏损状态。《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包括珠江啤酒和喜力啤酒在内的一些子公司正面临亏损和高负债率的问题。

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对于上述行业的现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表示,事实上,接受补贴的企业大多是国有成分的企业,政府补贴是对企业或行业的帮助和支持。从企业本身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运营中的不足;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提高整个市场的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整个区域经济而言,这一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在政策层面得到考虑。

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朱表示,啤酒行业是一项重资产投资,行业特点导致投资周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大,而产出周期相对较慢。因此,在政策层面,对啤酒行业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支持行业的稳定发展。

主营业务高端压力

标题:啤酒企业高盈利不靠主业靠补助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