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8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新贷款爆发和业务快速扩张的过程,其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内外环境的约束下,中国很难大规模地扩大货币信贷。强有力的监督和严格的控制应该是未来的常态。在23日举行的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

银保监会于学军: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常态

他将中国银行业在过去十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为两点:

首先,巨额贷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银行业当年新增贷款额从未超过5万亿元,危机爆发后,2009年轻松突破10万亿元,是前几年的两倍多,实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此后,中国每年新增贷款额都冲到了10万亿元的“高平台”。

银保监会于学军: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常态

二是围绕监管开展多种创新。早期的主要创新业务是银行与信托的合作,发明了买入(卖出)转售资产等科目,促进了信托业务和证券基金公司资产业务的快速扩张,在业内俗称为“渠道业务”;后期(2014年和2015年以后),大量业务通过产业基金、资产管理计划、银行间合作、债券和财富管理从表外转移到表外,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扩大。此次扩张的资金主要流向地方政府平台、房地产市场、大型国有企业等。,一些大中型民营企业也有一部分。

银保监会于学军: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常态

“银行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参与者。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在满足宏观调控和监管约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然而,于学军也承认,当“绕过规模”和逃避监管的行为偏离太多时,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方面造成混乱,甚至明显积累金融风险,这也导致近年来对金融业的诸多批评。

银保监会于学军: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常态

事实上,为了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自2017年以来,各种强有力的监管和严格控制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以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为例。本文发表三个月后,“一线两会”一致发布了相应的配套规则。

银保监会于学军: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常态

《新资产管理条例》的基本原则及其配套措施一脉相承,即打破刚性赎回,回归资产管理的原点,服务实体经济。于学军评论说,《新资产管理条例》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等所有金融机构,统一了监管标准,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银保监会于学军: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常态

于学军认为,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影响,中国的货币信贷在过去十年中大幅扩张,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外部国际货币环境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在内外环境的制约下,中国难以大规模扩大货币信贷。强有力的监督和严格的控制应该是未来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大量不良资产敞口。”

银保监会于学军: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常态

于学军进一步表示,因此,如何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标题:银保监会于学军: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常态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