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提前几个月预订机票,但总是没能买到便宜的打折机票。这显然是一张低价票,但只有提高价格才能成功预订?最近,许多消费者似乎遇到了一个“惯例”,抱怨他们在去哪儿网和携程网等在线旅游平台上抢购低价机票。(8月8日,北京青年报)

看得到的低价票为何偏偏“够不着”?

低价票虽然看得见,但“够不着”,不可避免地让人觉得这是浪费一次机会的把戏。"预订了19天,反复尝试提交订单近100次,看着机票从7300元涨到11000元!"最近,一则关于低价机票抢票失败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搜索的价格和支付的价格已经变成了两层皮,那么消费者根据价格订购操作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不是偶然的情况。据说从平台报价到用户购买的个别路线的成功率甚至低于20%。

看得到的低价票为何偏偏“够不着”?

低成本航班总是“错误的订单”,当带有附加广告的预定页面被一次又一次刷新时,至少平台方很难消除“流量钓鱼”的嫌疑。当然,该平台的辩护并非没有道理:大部分机票和客舱库存都由空航空公司委托给gds(全球分销系统)进行管理。当用户使用ota(在线旅游平台)机票搜索引擎时,他们看到的报价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至少要经过两次传输steps-aviation/き,显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多次易手,滞后效应不可避免;其次,刷新数据是要收费的,只有缓存的数据才能用来省钱。结果,消费者认为“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这最终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误解。

看得到的低价票为何偏偏“够不着”?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专业流程的滞后,而在于作为终端销售的平台,你是否履行了解释和告知的责任?你将低价实时传达给消费者,消费者认为他们看到的价格是交易邀请。结果,这是浪费时间和心情,而且超低成本的机票没有买到,这可能已经错过了购买相对便宜的机票的机会。中国《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相关服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虚假标识”。即使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至少售票平台应该对数据缓存的做法做出明确的解释,以免傻到去买票。知情权和独立选择权不可能永远属于空.

看得到的低价票为何偏偏“够不着”?

为什么低价票不能被视为“遥不可及”?官方的回答是“票价变化”。但是,“票价变动”是一个专业的说法,不是内幕,我不明白它的意思。目前,职能监管部门可能会督促平台方扭转这种对信息不对称的误解,这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也扫清了平台方的浑水摸鱼。特价机票上有很多潜规则。当供需双方进行不平等博弈时,信息披露环节非常重要。公开和透明是诚信原则的基础,任何电子商务的销售行为都应该以此为基础才能稳定和深远。

标题:看得到的低价票为何偏偏“够不着”?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