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1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给中国经济和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稳定与变化”的新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实力,坚持自我定位,化外部压力为改革动力,加快改革开放,沿着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前进。

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西方主要经济体在对外贸易领域加强了相互间的协调;另一方面,美国敦促修改全球贸易规则。7月25日,美国和欧洲就贸易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共同努力,使非汽车工业产品朝着零关税、零贸易壁垒和零补贴的目标迈进。与此同时,日本和欧盟几天前正式签署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美贸易协定的谈判即将开始。

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在这种背景下,关于可能形成所谓“新世界贸易秩序”的猜测层出不穷,中国经济外部风险的不确定性似乎突然增加。坦率地说,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但它们低估了建立新贸易体系的难度和复杂性,高估了中国对当前全球贸易体系的依赖程度,低估了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制度优势以及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所带来的转折点。

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面对主要经济体经贸领域的新变化,我们必须始终明确两个基本认识:第一,中国经济能否沿着高质量路线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的是内部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第二,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事实上,中国一直在努力促进各种贸易机制,如国家间的“多边”区域合作和“双边”合作。自2002年以来,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项自由贸易协定,13个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正在进行中。它还在与10个国家开展联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级联合研究。

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真正决定中国命运的是我们自己。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核心是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组织和治理体系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日益决定性的作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通过货币政策的洪水不能扭转经济增长长期下滑的趋势,但也会导致资产泡沫,对外贸和汇率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种过度债务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从债务扩张到创新驱动,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和开发新的动能,这些都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内部改革,也是中国经济在日益严峻的外部形势下保持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稳定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和预期的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去杠杆化工作,把握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的时机。同时,会议明确指出,要下决心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会议还指出,要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系列有效的重大改革措施。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进“一带一路”共建深度和广度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表明宏观政策在未来仍将保持“稳定”,而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与其说是周期性的,不如说是结构性的。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用结构性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此外,政策已经微调但没有转向,宏观政策的重点已经转向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可能成为结构性微调的主要手段,积极财政将成为经济触底的主要手段。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的决定表明了遏制房地产泡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决心,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不会再走债务投资和房地产泡沫的老路,而会转向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转型之路。

标题: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