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5字,读完约4分钟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是有风险的,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应该是他们自己投资的铁律,以免出现“盲目入市、被宰、急于脱困、寻找赚钱秘方、又被宰”的恶性循环。

2017年底,股东陈明君接到一位理财规划师的电话,然后加入了微信,并被拖入了一个理财小组。起初,陈明君在财务规划师的指导下赚取了少量利润。后来,理财规划师提出“股票交易不赚钱,期货投机赚大钱”。陈明君进入了一个投资平台,仅在20天内就损失了近29万元。

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在这次经历中,陈明君并不孤单。据报道,近年来,以“期货投机”和“现货投机”为名的虚假网上投资欺诈案件频频发生。在2015年公安机关的专项行动中,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捣毁了133家网上投资诈骗公司,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人,冻结非法资金1.3亿元。

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有这么多骗子,受害者一定会更多。这种欺诈之所以能实现准确欺诈,在于涉嫌欺诈平台的公司掌握了投资者的个人信息。诈骗者通过电话营销诱使受害者进入微信群,建立信任关系,并逐步将受害者引入陷阱。

这就是网上投资欺诈背后的“切韭菜”现象。被吸引到微信群的投资者往往理性识别能力较弱,渴望通过股票赚钱。这些人普遍缺乏股票交易所需的知识,其中一些人把快速赚钱作为他们唯一的目标。这些人通常也被称为“投资白人”,缺乏专业精神,容易被骗子引诱。

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投资者成为网上欺诈“韭菜”的第一步是,在盲目进入股市后,他们总是倾向于相信所谓的赚钱秘方,比如内幕消息,比如在别人嘴里追逐潜在的股票,而这种行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损失。他们总是想尽快摆脱损失,任何“财务管理大师”的出现就像一个救世主,成为他们想抓住的生命线。

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然而,投资者成为“韭菜”,不仅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人性弱点,还因为他们本已脆弱的权益被任意屠杀。他们的信息容易泄露,无非是拥有信息的相关渠道,客户信息保障机制严重缺乏。甚至投资者的信息也被廉价出售以获取微薄的利润,这导致“韭菜”被一轮又一轮地砍掉。

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网络投资欺诈公司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获取投资者的信息,通过“让你变富”的虚假承诺来引诱他们,将他们引入精心设计的微信群,建立一个封闭的人际圈。具有欺诈技巧的说谎者假装是财务策划者,不断兜售致富的秘密,而团队中的其他人通常是与陈明君有着相同心理的投资者。结果,在骗子高回报的承诺下,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储备的投资者的心理防线迅速下降,悲剧发生了。

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这种网上投资欺诈往往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门槛低,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你愿意,都可以进入微信群;对于团体投资者,他们只谈论高回报,没有任何风险警告;说谎者经常提供所谓的成功案例演示,告诉投资者其他人已经赚了很多钱,并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刺激;当投资者无法抵御欺诈者的欺诈行为而选择投资,但又没有与欺诈者签订正式的投资合同时,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可以预先限制欺诈者行为的防范措施。

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打击网上投资欺诈的效果取决于公安机关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从源头上形成责任追究和调查的链条,包括投资者信息泄露的环节、微信集团网络平台信息监控机制失效的原因等。,所有这些都应该追根溯源,严惩不贷。在这方面,在网络信息安全和保护公民隐私方面还有太多的教训要做。对于络绎不绝的线下“投资公司”,也有必要加强准入监管,欺诈者不可能成功注册企业和租用办公室来开设和吸引客户。

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把“投资有风险,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作为自己的投资法则,以免出现“盲目入市、被宰、急于脱困、寻找赚钱秘方、再次被宰”的恶性循环,不要成为骗子眼中最好的“韭菜”。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投资领域,包括对个人生活的投资。

标题:网络投资诈骗背后的“割韭菜”现象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