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27字,读完约12分钟

1949年10月,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成立时,设立了35个机构。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其后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到1981年国务院组成部门增加到52个,其他事业部门增加到48个,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峰。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快速发展,中国又进行了8次政府机构改革,年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为26个,其他职工部门调整为14个。 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与事业的迅速发展进步以同样的频率发生共振,可以说政府作用的使命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在当代中国,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中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担负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社会事务管理、推进人民大众服务的重要职责。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立足于更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决定部署,为重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提出了确定要求,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01探索中国式行政的古今,政府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历代政府和官僚体系为实现皇权的统治而服务。 无论是秦汉的“三公九卿”还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宋元的“二府三司”“一省两院”,还是明清内阁制,都是为了维持封建制度和秩序而设置的集权工具。 就像司马迁《史记》说的,“天下事不小,都在上面。 “近代以后,西方各国的政府作为政党政治的主要组织形态之一,无论其支配权在不同的政党之间如何采取措施,代表和维持都是资产阶级的好处。 西方各国的总统、总理、首相等政府首脑,各自国家的政体不同,但他们是资产阶级政党的代言人。 对于这种政治现象,恩格斯深入指出“他们轮流执政,用最肮脏的手段达到最肮脏的目的”,他说“他们表面上是为国民服务的,实际上是支配国民掠夺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与以往所有的旧政府不同,它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而是为了绝对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存在的。 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从生日开始,就以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服务,推进国家快速发展为不懈的追求和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府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 这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普遍规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基础像气候,政府体制像衣服,气候出现冷热变化,衣服也增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根据不情愿时期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优势,人民政府不断改革调整自己的职能定位和内部结构,使行政体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的人民政权,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时我国行政体制的建立和调整基本上以这个首要任务为中心进行。 从最初的国务院35个部门开始运作,到1954年国务院正式成立,到1956年精简机构移交权力……我国的行政体制从零开始,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首先是为适应计划经济而建立的,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有政企不分,管理太细致的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光机械工业行业就有七八个部委。 之后发生了10年的内乱,国家行政体制受到严重破坏,曾经处于瘫痪状态。 (来自网络的照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政府机关受到了大规模的恢复和重建,但也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 邓小平先生指出,精简机构是革命。 不进行这场革命,就不能得到人民的赞同 从此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中心的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方面事业的不断深入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给政府作用带来了重大变化,从“万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各方面行政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化,实现了政府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 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一点点新领域的新行业层出不穷,我国的行政体制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世界容易变迁,变法应该继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适应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迅速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围绕完全再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党政府军群机构改革调整、地方机构合理设置四个方面进行部署,大幅度改革政府职能和结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按照更成熟更定型的目标,部署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要点任务。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效能的初步体现,一项职责已确定,预计依法形成行政的政府管理体系。 回顾过去7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立足中国基本政治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形成的中国式行政。 它比较有效是因为它可以充分反映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调节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地有序迅速发展。 02建设服务型政府解放公司,为创新出力,为公平护卫……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泛深入的“放管服”改革在神州大地上激荡。 在国家一级大力推进,大幅削减行政审批的几个事项,彻底结束非行政许可审批,坚决切断各种“奇怪”的说明,尽量压缩公司的成立时间。 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地产进行探索,创造了“最多跑一次”、“一张印章管理批准”、“不见批准”、“门式一网式”等多种好经验的方法。 这种上下联动的行政体制改革,实现了政府机关和运行机制的华丽转变,竞争了经济社会的活力,充分突入了财富创造的源泉。 (图片来自网络)据统计,年全国新注册市场主体为2377万户,平均每分钟产生40户以上。 全年累计减税下降费超过2.3万亿元,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负担。 发表市场准入负面名单的几个项目有131个,减少率达到13%,缓和了公司进入的行业。 这些数据集中反映各级政府因断臂之痛打开市场活力之门得到的巨大红利,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光明成绩单。 服务型政府对于以前传达的管制型政府,一般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社会为目标,是承担相应责任的现代政府的管理模式。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国家管理的重要标志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近年来,围绕这个方向,我们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各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途径,对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作出了整体的制度安排。 (来自网络的照片)从“大包的收纳”走向“有无收纳”,大大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换。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正确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确定政府职责边界,没有政府应做的不完备,市场与社会应做的必须解放权利,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这次全会为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指明了方向。 从形象上说,政府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领航员”、市场秩序的“审判长”、和谐的“守护神”、公共服务的“供应商”、美丽的中国“拥护者”。 从“物理重组”走向“化学反应”,不断刺激政府的结构性能。 从年2月到年7月,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展开,进行了压作。 国务院主要涉及23个部门,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部门,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部门,各地政府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合并。 这次改革力量的大小、范围的广度和程度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改革已经完成了共同署的事务、人员转隶、机构挂牌等“物理重组”,通过继续优化政府组织的结构,产生脱胎换骨的“化学反应”,使政府部门在科学、功能上更加优化,负责任地 从“粗放管理”向“优质服务”转变,着力提高政府的事业水平。 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各级行政机关服务大众的意识提高,门面难进、面容难看、事情难的现象明显减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新手段 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发行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良好评价”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目的是充实大众评价的激励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 03发挥两个积极性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政治话题。 如果两者的关系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就能长期保持平静,繁荣迅速发展。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国家就会陷入内乱,分裂,失去活力,衰退。 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总体上由中央集权主导 历史上几次大分裂期都与地方势力过大有关。 元明清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确保了千年大统一结构。 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极大地抑制了地方自主性,社会上出现的新兴生产力因素在萌芽状态下被扼杀,封建腐败统治又持续了几百年,成为近代以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我国封建王朝兴衰成败的历史来看,在“家天下”的统治框架内,无论王朝如何交替,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都是“零和游戏”的对立关系,是永远解不开的死结 (图片来自网络)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后,我们党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央和地方政府代理人民权力,代表人民的好处没有独特的特别好处,因此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互补的 但是我国是大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人口多,地区广,一个省比一些国家大,各地的迅速发展不平衡。 如何能在保证号令统一的同时调动地方积极性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面临的重大课题。 毛泽东同志是“论十大关系”,“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情况这么多又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图片来自网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作为国家管理的最高优先事项,既重视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权威,又赋予地方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使我们能够充分发挥两种积极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快速发展的历史高度,从制度层面对理顺中央和地方权利责任关系提出刚性要求,从中央努力构建地方权利责任分明、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事业体系。 实行全会精神,必须科学把握统一性和多样化的关系,提高政治立场,克服本位主义,形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做大事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在事权划分上,加强中央宏观事务管理,维持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 适当加强中央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区域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权,减少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共同事权。 然后,赋予地方越来越多的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的事业开展。 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等级管理体制,形成权利责任一致的管理体制 在产权分配中,优化政府间的事权和产权划分,明确权利责任,协调财力,建立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适合稳定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的制度。 按税制大致将适合作为地方收入的税种划分为地方,为各级政府履行事务权和支出责任提供财力保障。 (照片来自网络)民众的期待、施政方向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郑重宣言。 从那天开始,人民政府带来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深入实践了“人民呼吁,应该改革”公仆的感情和使命担当。 资料来源:人民网原标题:《【学习】中国制度面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如何优化?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学习】中国制度面对面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3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