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9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人工智能引起了一些争议。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ibm最近被指控未经用户同意,在照片分享网站flickr上获取约100万张照片,用于训练其人脸识别算法。

当个人隐私变成数据时

据报道,ibm研究人员在一篇发表的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使用这些照片进行面部分析的步骤,包括测量五个面部特征之间的距离等。研究人员写道,通过在头部和面部使用47个标记,可以对人们的面部照片进行许多可靠的测量。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这些照片的价值不言而喻。庞大的图像数据集有助于更准确地训练人脸识别算法,从而可以从不同的照片或不同的场景中快速识别用户。

然而,照片中的这些人可能并不认为他们的肖像数据是由技术公司收集并输入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中的,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人脸识别技术迭代升级的食物。

Ibm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非常认真地对待用户隐私,并始终谨慎地遵循隐私原则,用户可以选择退出数据集。

另一方面,选择退出时间点应该是用户在获取肖像数据之前知道他的肖像数据将被用于其他目的。在这次事件中,许多用户的隐私在不知不觉中被侵犯了。

业内公开的秘密

如果你的头像也是上面提到的100万张照片中的一张,你一定会觉得特别奇怪。但是对一些人来说,ibm的所作所为不值得大惊小怪,它只是这个行业的一个公开秘密。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的官方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一直在从互联网的每个角落收集大量数据,以满足机器学习算法的需求,因为这些算法的训练需要大数据的支持。文章称,社交平台instagram上的照片经常被科技公司用作获取图像数据的来源,而且照片的内容标签往往与照片的内容相对应,这使得R&D人员标记数据更加方便。

别把个人隐私不知不觉“喂”给人工智能

除了在社交平台上不知不觉地获取照片之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应用,对不当使用个人隐私的恐惧也存在于其他场景中。

例如,最近,许多企业邀请了人脸识别技术到收银台来推广刷脸付款。当消费者为他们的脸付费时,他们的面部肖像也通过面部识别系统获得。关键是,这些面孔会像flickr上的照片一样成为训练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数据吗?即使没有消费者的同意,它又被提供给其他企业用于其他目的?这些都值得一问。

别把个人隐私不知不觉“喂”给人工智能

可能被侵犯的个人隐私不仅限于面部肖像。如今,在语音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多种应用软件可以让用户输入语音。然而,声纹是重要的个人生物信息。这些语音数据在被商家收购后将如何保存和使用?我们应该知道,一旦声纹数据被泄露,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当前的语音技术合成难以区分真假的声音,这可能会被用于电话诈骗和其他不良企图。

别把个人隐私不知不觉“喂”给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如虹膜识别、指纹支付和字符识别,也可能毫无例外地涉及个人隐私。

用户的知情同意是前提

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透明。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公民的个人隐私很容易被推到灰色地带。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要获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用户的知情权应该得到保障;用户应该有权选择不将他们的个人隐私提供给人工智能。

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行业意识是不够的。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最后的选择。

就在ibm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之际,两名美国参议员提议通过一项新法案——商业人脸识别隐私法案,以限制技术公司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本条例草案建议禁止未经使用者同意而使用商业面部识别技术收集和分享资料,以识别或追踪使用者。新法还将要求公司在收集人脸识别数据时明确告知用户,并且只有在用户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与第三方分享。

令人高兴的是,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国相关领域出现了好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纳入了这个五年立法计划。

预计人工智能技术将变得越来越有能力,同时,它也将知道如何尊重个人隐私。

延伸阅读

欧美学者对《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表示担忧

在过去的一年里,技术发展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冲突似乎越来越严重。最近,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教授让·米德托;蒂罗尔和许多其他知名学者出现在杭州,表达了他们对数据隐私和技术发展的看法。

2018年5月,由欧盟发布、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开始实施,facebook等大公司相继收到欧洲发布的天价罚款。与此同时,关于隐私保护政策也有很多争议,有人呼吁制定更严格的隐私保护条例,很多专家认为欧洲严格的数据保护条例不适合在全世界推广,隐私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小问题。

标题:别把个人隐私不知不觉“喂”给人工智能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