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5字,读完约4分钟

网络募捐平台上经常出现“虚假捐赠”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

最近,一个丧葬费用众筹项目“我杀不起四个人,请帮帮我”,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随后,相关平台发表声明称,项目已经关闭,所有资金已恢复原状,并与当地公安机关沟通,关注项目发起人的责任认定。这使得网络集资平台快速发展中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众筹能筹集到什么

对于公众来说,一提到在线筹款平台,首先想到的就是微信朋友圈里常见的医疗救助项目。

事实上,大病筹资是所有主要在线筹资平台的首要业务。许多筹资平台甚至直接将自己定义为“大病筹资平台”,专门从事这项业务。

此外,还有一些平台也提供其他筹资服务。例如,如果有一个平台,就会设置一个“梦想清单”部分,其中包括四个项目,如中国研究的宗教、兴趣活动、娱乐援助和其他愿望。涉及的项目包括修复佛教寺院、出版、组织演出、出国参加比赛、拍摄微电影和营救流浪狗。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对于“梦想清单”筹款项目,平台将要求赞助商提供相关证明。以郭雪宗教项目为例,平台要求主办单位提供活动场馆注册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加盖公章的资金使用证明。但是,这些证书并不是必须要发布的,平台只给出了一小行来证明某个项目已经过“评审”或“组织证书已经提交”。如果发起方不主动上传信息,普通用户无法验证信息。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同时,这种“梦想清单”筹资方式与大病筹资的“零手续费”不同,在发起方筹资时,将扣除现金提取总额的5%作为平台服务费。

如何解决“虚假捐赠”

如今,在网络平台上有越来越多的关于为重大疾病筹集资金的信息。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几年前看到这类信息时,她会捐钱,这“多少是一颗心”,但现在她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虚假捐赠”的报道,这让她“感到疲惫和不知所措”,逐渐对这类信息无动于衷。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由此可见,解决大病筹资项目中的“虚假捐赠”问题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利益,也关系到网上筹资平台的信任度。然而,人们对“虚假捐赠”的担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募捐受益人真的病了吗?其次,治疗这种疾病真的要花这么多钱吗?此外,筹款受益人的财务状况是否真的足以筹集资金?最后,筹集的所有资金都用于治疗疾病了吗?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在上述问题中,前两个是医疗信息审计问题。如果平台能够及时联系到患者所在的医院进行身份验证,这些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真正的制约因素是平台审计部门是否有足够的人力。

后两项属于资产状态审计,平台操作相对困难。目前,大部分平台在募捐和提现后都设立了宣传管理、发布动态等环节来解释捐款去向,但并不强制赞助商出示账单。至于赞助商的经济状况,根据目前各平台的运营流程,几乎没有限制和审计能力。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诚然,“虚假捐赠”不是网络募捐平台造成的问题,但网络募捐平台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个人向社会筹集资金的范围和能力。因此,让这种强大的力量更多地掌握在真正需要它的人手中,是网络筹款平台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应该承担的责任。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平台监管应该跟上

网络集资平台具有公益属性,但归根到底是商业。在大病筹资“零手续费”的背景下,这些网上筹资平台如何盈利?这是大型网络集资平台正在大力推广的“网络互助平台”。

什么是网络互助平台?据介绍,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形成的健康互助机制。参与者只需在最低级别充值3-10元,经过一定的观察期后即可成为会员。一旦会员感染了平台规定的严重疾病,他可以使用共同基金中其他会员的预付费用帮助自己度过难关,最高限额为30万元。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与每年几十万美元的各种商业保险相比,互助平台模式大大降低了医疗保障的门槛。因此,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一些大型的网上集资平台已经拥有了数千万的互助会员和数亿的互助基金。

互助平台的迅速扩张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保监会和深圳保监局相继对“互联网互助计划”提出风险警示,并要求互助平台在醒目位置标明“互助计划不是保险”。加入互助计划是一种单向捐赠或捐赠行为,不可能期望一定的风险保护。

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教授是互联网互助的坚定反对者。根据六种疾病的发病经验,他计算出只有分摊240元,患者才能实现30万元的互助,而互助平台每年几十元的会员费完全不符合精算规律,存在重大风险。

标题:网络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