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关注》栏目报道了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吉林长春某建筑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罗女士,在被诈骗分子伪装的“董事长”拉入微信“工作群”后,按照其指示分两次转款60万元。所幸,在罗女士报警后,警方通过国家反诈中心平台对涉案资金进行了紧急止付拦截,成功挽回了损失。
案件侦破过程显示,诈骗分子通过盗号等非法手段渗透进公司工作群,在充分掌握公司组织架构与沟通习惯后,利用伪造的高管身份实施精准诈骗。这起案件并非个例,它深刻反映了在数字经济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背景下,金融风险呈现出高科技、高对抗性的新特征。
同盾科技安全研究院院长董纪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此类骗局的关键在于犯罪分子运用了“社交工程攻击”与新兴技术。随着深度伪造、AI语音合成等技术被滥用,传统以规则和人工审核为基础的风控体系已难以应对,企业风险防控模式正经历一场根本性变革,从过去高度依赖专家经验与历史数据的“策略对抗”,转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动态博弈的“模型对抗”。
反电诈全场景解决方案
作为资金流转的关键枢纽,银行等金融机构始终处于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前沿阵地。面对新型欺诈手段,金融业亟需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风险防控中的应用,并加强跨机构、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与智能协同。
针对这一需求,同盾科技结合多年积累的反欺诈实战经验,提出了“电信诈骗风险防御全场景解决方案”。该方案不局限于单一的风险识别视角,而是创新性地从受诈者与欺诈者“双视角”出发进行双轨识别。依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该方案能够对可疑交易的高精度识别和实时干预,为金融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的资金安全网络注入“智能”基因。
同盾反电诈解决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覆盖“数据-平台-决策-运营”四位一体的立体化风险防控体系,不仅通过整合跨行业数据打破信息壁垒,构建起统一的风险情报网络,还在此基础上,依托设备指纹、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风险的实时动态感知。此外,方案还会针对涉赌涉诈等欺诈高发场景布设AI模型,最终通过运营体系的建设,帮助金融机构快速感知异常波动风险,实现策略的智能调优与闭环管理。
告别“亡羊补牢”,拥抱“未雨绸缪”。同盾方案围绕决策智能主线,以核心技术赋能,驱动金融业风控范式从被动式风险应对转向主动式、前瞻性风险风控。目前,该方案已在全国数百家金融机构落地应用。其中,在与某股份制银行的联合实战中,同盾凭借先进的反电诈模型与智能风控策略,成功协助该行预警并破获一起涉案资金高达2.6亿元、波及6000人次的特大电信诈骗案件,预测准确率高达90%。
打造全链路智能化风控体系
在这场技术博弈的浪潮中,破局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更聪明、更敏锐的决策“大脑”。
这也是同盾科技一直以来技术布局的核心:推动风控体系从单纯的风险识别,向更高级的“决策智能”阶段跃迁。决策智能不仅意味着发现风险,更是要理解风险、预判风险,并自动生成最优的应对策略,这标志着风控理念的根本性升级。
为实现这一目标,同盾科技打造了专注于金融信贷与反欺诈场景的金融风控大模型,并开发集成了智能决策引擎、知识构建、内容生成、风控特征挖掘及多模态服务五大核心能力,助力金融机构高效精准挖掘风控策略、洞察潜在金融风险态势,系金融行业内首个支持实际落地的风控AI助手。
同盾金融风控大模型的一项关键能力体现于主动情报感知。针对反欺诈领域,该模型可以作为金融机构的风险情报专家,深度检索并整合全球暗网信息、灰产论坛等海量情报源,深度挖掘最新诈骗趋势、涉诈攻击手段、洗钱手法与虚假交易等黑产模式,为其量身定制更加安全、高效、国产化的风控数智化解决方案,为金融风险防控抢占先机。
在此基础上,该大模型还具备高效的动态学习能力,能够凭借独特的“记忆-遗忘”机制,在稳固现有知识体系的同时,高效、动态地吸收新数据、整合新信息,而无需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训练,从而主动学习、适应层出不穷的风险特征。其配套的智能决策工具则能各类提供风险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克服传统规则配置慢、不准的难题,护航风险决策的智能化与透明化。
面对日益严峻的金融安全形势,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正在成为构筑金融智能风控新范式的核心驱动力。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金融安全理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以同盾科技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正引领这一趋势,为我国数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注入力量。
标题:从“策略对抗”到“模型博弈”:同盾AI大模型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
地址:http://www.ictaa.cn/hlwjj/5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