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3字,读完约4分钟

2018年,对中国经济来说,这是非常不寻常的一年。在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万亿元的历史新水平的同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9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中国将定义什么样的经济目标,宏观调控将展示什么样的理念?外界期待着即将召开的全国会议的答案。

三个“不变”中国经济稳定,质量不断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以既定的速度推进改革,用自己的把握来规避外部的不确定性,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正如中国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世博会开幕式上所说,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保持长期稳定的总体发展势头没有改变。

从2018年的成绩单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6.6%,位居世界五大经济体之首,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按平均汇率计算,去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数字背后是增长势头的转变和发展质量的提高。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以内需为主,对外部需求的依赖不断减弱。去年,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的总贡献率超过100%。与此同时,中国继续通过提高效率、结构调整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冲刺全面小康 两会聚焦中国经济“闯关守隘”

放下“数字包袱”,高质量发展“韶关”

中国的高质量经济也更加大胆地放开了“数字负担”。

过去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长的预期目标大多以“左右”或区间值表示,市场不再纠缠于保持一个美丽的数字,相关部门更加关注经济指标背后的民生改善。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胜勇此前透露,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新的发展理念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体现民生特别是稳定就业的基本要求。此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中国自身潜在的增长能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告诉记者,与过去的强制性目标不同,中国政府设定的经济目标更具预测性,能够客观反映发展状况。相关监管政策主要用于“支撑底部”,而非“推高”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201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gdp、cpi等量化指标也要“上墨”,高质量地发展,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民生等紧迫任务相衔接。

把握“双底线”,完善宏观调控

总的趋势是稳定和多变的。当中国经济“突破”高质量发展时,就必须“守住关口”,特别是保持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的“双底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过渡时期,要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保持稳定增长,并出台更多的结构性政策来增强改革的动力。

在宏观调控方面,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加强反周期调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进行预调和微调,稳定总需求。

从各领域政策来看,2019年初,各部、委频繁出台优惠政策,部署实施较大幅度的减税和减费,增加短板领域的投资规模,同时加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力度,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实体、中小企业等。市场普遍预期,稳定增长的相关措施将在两个交易日增持。

冲刺全面小康 两会聚焦中国经济“闯关守隘”

“风险预防”这个词在新的一年里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在最近召开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重点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研讨会上,习近平强调,要防范、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为了预防和解决重大风险,我们绝不能打无准备的仗。面对“黑天鹅”和“灰犀牛”,中国不仅要带头,还要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从严格遵守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到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从稳定就业到加强市场监管协调,政府如何有针对性地化解风险,扫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有望成为全国人大的一个重要观点。

标题:冲刺全面小康 两会聚焦中国经济“闯关守隘”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