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6字,读完约3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的监督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绩效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落实秘书长的要求需要全面的政策和努力。金融机构应与实体经济一起克服困难,并采取更多措施帮助金融服务回暖。

董希淼:金融服务要更有温度

今年以来,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金融市场基本保持稳定,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随着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影子银行的信贷创造功能萎缩,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大幅下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普遍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结构性信贷紧缩加剧。尤其是许多民营企业普遍感到融资更加困难和昂贵,一些企业甚至濒临股权质押破裂和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董希淼:金融服务要更有温度

造成上述困难的原因复杂多样,不可能在一场战斗中解决。我们要本着持久战和“几个提升”的精神,采取全方位、立体化的措施,短期内下功夫,长期内标本兼治,全面落实政策,共同推进,从货币信贷、财税政策、监督考核、内部管理、环境优化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自上而下地协调和合作,让私营经济放心。目前,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建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等“三支箭”政策针对性强,有助于增强企业信心,稳定短期市场预期。

董希淼:金融服务要更有温度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稳定和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金融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为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客户服务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大力支持有市场竞争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走出困境。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与100家民营骨干企业签署了“总量对总量”的合作协议,并通过专门的服务团队提供“融资+情报整合”服务。本行还将与部分企业合作“债转股”,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增强发展潜力。帮助企业在遇到困难时渡过难关,将有助于它们从微观角度摆脱流动性困境,并在宏观角度保持实体经济稳定的同时促进进步。只有当业务充满活力,实体经济有后劲时,金融机构才能真正防范业务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

董希淼:金融服务要更有温度

金融服务要有更高的温度,普惠金融要大力发展,让长期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企业和个人能够及时获得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自2015年12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出台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金融普惠的阳光已经渗透到小微企业、“三农”等弱势领域和急需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然而,普惠金融仍然面临商业可持续性的问题。在这方面,一些数字技术公司的做法值得总结。例如,京东金融借助数字技术,在全国1700个县和30万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金融业务,为20万家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了近5000亿元的贷款。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指出,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当数字技术与社会使命相结合时,它将被赋予温度和能量。

董希淼:金融服务要更有温度

金融服务与温度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促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所期望的“美好社会”的实现。这不仅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长期努力的方向。任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董希淼,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标题:董希淼:金融服务要更有温度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