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8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国家统计局网站今天发表了一篇由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炳新署名的关于中国粮食生产的文章。黄炳新说,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面是好的。2013年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超过12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中国人民没有足够食物的问题已经完全成为历史,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统计局刊文谈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下是文章的全文:

中国的粮食生产基本面是好的

黄炳新,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确保13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Xi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民的饭碗应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是中餐,而食品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农业生产的新变化,党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中国、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确立了“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新目标。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支持,不断改革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突破。2013年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超过12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中国人民没有足够食物的问题已经完全成为历史,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统计局刊文谈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藏粮于田”

耕地是人类生存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没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就不可能保持一定规模的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先后制定了《土地管理法》、《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国办发[2005]52号)、《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善占补平衡的意见》(钟发[2017]4号)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加强耕地保护。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永久化和城市发展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严格保护耕地等部署要求。通过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乱占滥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耕地得到保护,我们有信心实现“藏粮于田”。

统计局刊文谈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为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决定粮食产量能否高的关键。十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排灌站和灌溉水库的数量不断增加,为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地区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有659万口,比2006年增长8.2%;排灌站42万个,增长8.9%;可利用灌溉池塘和水库349万个,增长53.3%。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使中国的灌溉农田面积不断增加。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6年,有灌溉设施或水源且在正常气候下灌溉的耕地面积占实际耕地面积的55.2%。

统计局刊文谈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农业机械应用广泛,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近十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数量大幅增加,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联合收割机114万台,比2006年增长105.3%;排灌动力机械1431万台,增长6.1%;小麦机械耕作、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的比例分别达到94.5%、82.0%和92.2%。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将农民从“面向黄土、面向天空”的高强度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

统计局刊文谈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带动作用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加大了以培育优良品种为重点的农业科技研究力度,在生物育种、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疫病防控、农业遥感和信息化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广泛推广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和统一防治等先进农业技术。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日益明显。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95%的品种自主选择。

统计局刊文谈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规模经营迅速发展

标题:统计局刊文谈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