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43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今年冬天是60年来最冷的冬天,下雪最多”、“这些与拉尼娜有关”等谣言传遍了微博和微信等社会交往媒体,气象专家迅速辟谣,指出这些只是精心切割的谣言。 根据今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关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通报,9月到11月之间发生弱拉尼娜事件的概率为60%。 气象专家表示,拉尼娜现象总体上关系到全球变暖,但预计超过历史平均水平的全球变暖将占据主导地位。 今年冬天形成中等强度弱的拉尼娜现象是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下降的气候现象,其名称来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少女”。 厄尔尼诺现象是相反的自然现象,意思是“男孩”。 “简单来说,拉尼亚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大范围寒冷、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业务监测标准中有一点重要的海区监测指数。 这个指数低于-0.5℃持续5个月以上,就可以定义为拉尼娜事件。 从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情况来看,今年8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出现大面积寒冷,海温重要区监测指数为-0.6℃,超过业务监测标准。 9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变冷,根据工作监视基准,赤道中、东太平洋被认定为拉尼娜状态。 “预计今年冬天会达到高峰。 也就是说,预计今年冬天会有微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说 拉尼亚和厄尔尼诺经常交替出现。 也就是说,厄尔尼诺结束后,将随之进入拉尼娜状态,完成从厄尔尼诺到拉尼娜的循环。 从年11月到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被维持,但这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很弱。 厄尔尼诺之后发生拉尼娜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历史上,1983年、1998年是典型的从超强厄尔尼诺向拉尼娜变化的一年。 通常,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完成一个周期是2到7年,平均周期是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指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中东热带太平洋,特别是赤道太平洋海温的相位不断变换,双模式。 从现有的观测资料来看,冷暖交替的海温变化一直存在,这种冷暖变化符合观测事实和科学认知。 据统计,从1951年到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的温度具有明显的年度变化特征,共计发生了20次厄尔尼诺事件和15次拉尼娜事件。 各拉尼亚年冬天我国平均气温低的世界气象组织并不表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具有全球变暖作用,而拉尼亚则相反。 上次拉尼娜现象从年到年出现。 那是从短寿命的弱点到中等程度的事情,从去年11月开始迅速发展,去年4月衰退了。 “我关注拉尼亚是因为它影响了当地世界一半以上的气候。 拉尼娜发生在中东部太平洋地区,引起了热带和热带外气候的异常。 这个异常不是三天两天,而是长期持续的。 这种异常在世界上引起异常的天气气候,表现为干旱、暴雨、洪水等。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的主任专家周兵说。 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多与整体的“更冷的冬天”有关。 我国秋冬引人注目的是拉尼娜事件容易加大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经度,影响我国的冷气活动比往年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气温比往年低的状况。 丁一汇说,根据已经掌握的一点规律,拉尼娜年我国容易遭遇冷冬。 2008年1月至2月亚洲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冰雪冻雨灾害 从中东、地中海到西亚、中亚,再到我们国家,都遭受着冰雪冻雨。 这次灾害在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拉尼娜也确实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当然,这次雨雪冻结灾害的发生还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从现有统计情况来看,2000年以来发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从5次拉尼娜事件的情况来看,冬季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低1℃到2℃以上,部分地区低2℃以上。 有人指出,由于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如果极端厄尔尼诺事件的概率提高,会引起越来越多的极端拉尼娜事件。 极端厄尔尼诺和极端拉尼娜之间的隔年切换将更频繁。 当然,影响我们国家冬天气候的因素非常多。 袁媛认为,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实际上不同,并不是每一年冬天我国的平均气温都很低。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中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多而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化率,更影响中国冬季气候。 我们可以看到,仅凭拉尼娜的有无,不能断言某个地区的气候会发生特定的异常。 拉尼娜带来的降温信号很难阻止整个地球的变暖,但实际上,从历史上的拉尼娜年来看,1998年的冬天严重变暖,其余年大多变冷。 为什么1998年的冬天很暖和? 专家认为,1998年我国处于温暖化的高速发展期,而且气候变暖速度也非常快,1998年处于急速增温的后期,整体增温非常快。 即使到了冬天,这温暖的背景也没有下降。 丁一汇表示,拉尼娜的降温远远小于大气候背景下的升温,所以那一年继续保持暖冬的状态。 从世界范围来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一些变化会影响全球变暖。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 塔拉斯说:“即使拉尼娜现象确实发生了,其降温信号还不足以抵消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年还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之一,从极端的热浪、野火到严重的洪水和海洋热浪,会出现很多极端的天气。 “气候变暖通常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原因包括太阳、火山等活动的变化以及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 人为原因是,人类燃烧化石原料和森林破坏等活动,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和气溶胶传播的变化,这些多种杂因素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全球变暖是指地球各点的平均值,有逐渐升温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在某一年或某一点上有高低差。 由此可知,拉尼娜没有影响整个地球变暖的趋势。 根据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全球变暖的趋势还在持续。 过去五年(从年到年)是气象观测记录完善以来最温暖的五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连续10年比前10年暖和 中国作为全球变暖的敏感地区,气候极端性增强,降水变化地区差异明显,暴雨天数增加。 不知道极端低温的事情减少了冷空气的“升级版”的寒流。 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大范围地区,导致急剧降温的情况称为寒流。 根据“冷气等级”的国家标准,当某地区的冷气通过后,日最低气温全天候下降8℃以上,或48小时下降10℃以上,或72小时下降12℃以上,日最低气温下降4℃以下时,寒流 这几年,几次强寒流天气带来的寒冷也确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去年1月下旬,中国受到强寒流天气袭击,华北、黄淮、江南、华南及四川等179个市县的最低气温打破了当地建站后打破了1月的历史极值。 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四川省等19个省(区、市)的82个市县气象站的最低气温低于历史极值。 寒流中最低气温达到0℃以下的国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8%。 另外,冬季首次寒流一跃成为了“寒寒”的话题,从今年12月4日开始,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出了8天的寒流警报,于11日晚解除。 据统计,这次寒流过程的降温幅度超过8℃的范围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8.7%,降温超过12℃的范围占国土面积的50.1%,比年下旬的寒流影响范围大。 其中,北京、新疆、甘肃、陕西、湖北、江西等13个省(区、市) 27个县市的日最低气温低于12月上旬的历史极值,北京南郊展望台的最低气温达到-11.7℃。 尽管如此,从监测数据来看,极低温的事情依然在减少。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从1961年到1961年,中国超低温事件显著减少,超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加,超强降水事件呈增加趋势。 以超低温事件的发生频率为例,平均每10年减少239站的日期。 年,我国发生超低温事件的39站日比往年少了228站日。 专家认为,关于人体感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寒冷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无论是气候模式还是观测结果,都能清楚地看到极端变暖的增加、降温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降温,只是减少了其发生强度和频度。 资料来源:网络联合谣言平台喜欢这个文案的人也喜欢原来的标题:“【网络谣言】拉尼娜会带来更冷的冬天吗?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互联网辟谣】拉尼娜将带来更冷的冬天?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3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