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9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了为期100天的联合整顿全国“医保”市场混乱局面的行动。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有表明功效和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可能不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

年底,保健品的消费达到了顶峰。1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出了消费提醒:面对保健品,不要相信“能治病、防病、治病、强身健体”这样的大话。

然而,《黄帝内经》写道:“大毒治病,十有六;往往有毒的治疗,十到七;小毒治病,十有八九;无毒治疗,十比九。谷物、肉类、水果和蔬菜、食品和食品。”这正是饮食疗法对消除疾病的作用——当身体得到改善时,就应该转向食物进行调理和恢复。

保健品何时摘下“尴尬”标签?需“药学试验”保障

对药物和食物来说都有点尴尬。就药物而言,它们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能,而就食物而言,它们不能表明它们的功效。

夸大功效是保健品市场混乱的根源之一。“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如何才能相互免疫,取得良好的产业发展,不仅使人们对产品的功效和功能一目了然,而且使“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和保健品发挥应有的作用?

医疗保健市场混乱无序,需要标本兼治

“去年12月的全健事件引发了医疗保健行业的重大整顿。无论是保健食品、保健服务还是保健医疗器械,市场整顿正在全面铺开。”中国中医药信息协会会长吴刚表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生活需求促进了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

保健品何时摘下“尴尬”标签?需“药学试验”保障

吴刚回忆说,中国保健品市场始于1985年1月,由福建农业大学遗传学副教授杨振华延推出的“杨振华851营养液”,30多年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

据统计,2017年中国医疗保健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376亿元,同比增长8.4%。根据行业规划,到2023年,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的规模将超过20万亿。

“蓬勃发展的医疗保健行业与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密不可分。“吴刚说,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经从相对单一的医疗服务形式结构转变为医疗保健、康复和养老服务的多种形式的融合。”从长远来看,要满足需求,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市场的无序状态,必须标本兼治,最终必须依靠行业的健康发展。"

保健品何时摘下“尴尬”标签?需“药学试验”保障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学院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邓勇认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行业需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法律等方面进行改进。“例如,种子的标准化、培育、采购等。,与医药、食品同源,严重滞后,标准制定、实施、技术研发、技术培训等相关领域仍是中国的空白

保健品何时摘下“尴尬”标签?需“药学试验”保障

此外,医药与食品同源的产业发展受到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极大制约,小微民营企业主要从事产业化建设,产业化建设和投资很难有大的资金投入,也很难注重研发和规模。

除了行业相关方面,吴刚还认为基础理论研究和行业协作应该发挥作用。他说,药食同源理论的开发和应用也应该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此外,相关非政府组织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行业提高科学管理和服务能力,为医药和食品同源行业及相关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保健品何时摘下“尴尬”标签?需“药学试验”保障

十八般武艺,你只能表演一招

那么,相关政策对医药和食品相关产业的限制在哪里?

根据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王良委员提交的议案,邓勇表示:现阶段我国医药食品同源产品相关法律政策的合理性值得怀疑,医药食品同源产品相关法律明显滞后,需要修订和完善。根据药食同源食品发展的实际情况,允许87种药食同源食品通过立法宣传其功效,赋予其科学内涵,明确其实际用途。

保健品何时摘下“尴尬”标签?需“药学试验”保障

事实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中草药和保健品被开发出来,如猴菇饼干、黑枸杞等新产品。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也鼓励中医药保健品的研发,更多的新型保健品即将问世。然而,这些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受到各种现行法律法规的约束,保健品只能按照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改善记忆等27项功能进行标识。

保健品何时摘下“尴尬”标签?需“药学试验”保障

由此可见,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即使有“十八般武艺”,药食同源的食物也只能显示其独特的技艺。一些专业论文表明,这与中医的概念相违背。中药食品和保健品有一定的功效,不能单一。例如,人参胶囊被注册为保健品,其功能只能写为增强免疫力(或缓解疲劳,或改善营养性贫血),而人参含有多种皂苷和多糖,并具有许多其他功能。单组分保健品具有多种功效,但如果是多组分兼容的“药食同源”食品或保健品,则具有更多的功能适应症和合适的症状,但现行法律法规不允许在手册中详细描述。

标题:保健品何时摘下“尴尬”标签?需“药学试验”保障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