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9字,读完约2分钟

牛市并购积累的商誉减值风险正在逐步释放,这种并购后遗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盲目并购的冲动。《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上市公司认为,在当前环境下,M&A应该理性务实,把立足点放在产业整合的逻辑上。

商誉减值殷鉴不远 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冲动消退

M&A的动机相对较弱

随着2013年至2015年高溢价延伸并购的集中爆发,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迅速积累。光大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所有a股的商誉规模总计1.45万亿元,商誉/净资产比率为4.10%,较2013年分别增长2.93个百分点。与其他行业相比,创业板公司的商誉更为突出,商誉/净资产为19.24%,远远高于主板的2.60%和中小板的11.22%。

商誉减值殷鉴不远 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冲动消退

据业内人士称,牛市并购的后遗症依然存在,2018年年报季可能成为商誉减值的高峰期。在谈到并购时,一些上市公司高管表示,虽然政策环境温暖且吹得频繁,但过去的教训并不遥远。由于目标公司的业绩不如预期,一些早期大规模收购的公司现在陷入了商誉减值的泥潭。因此,面对M&A未来的机遇,它将趋于理性。

商誉减值殷鉴不远 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冲动消退

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劳志明表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M&A双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上市公司而言,M&A带来的股价和市值增长效应不明显,M&A的套利逻辑基本无效,通过M&A实现扩张扩张的动机明显减弱。就交易条件而言,买家对价格非常敏感,担心高估值导致商誉受损的风险。从M&A收购方的角度来看,由于对随后的股价上涨没有乐观的预期,交易的静态价格构成了M&A商业利益的最重要部分,销售价格将开始显得吝啬。

商誉减值殷鉴不远 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冲动消退

深湾宏远分析师彭文宇认为,商誉减值的风险需要不断释放。2019年1月8日,会计准则委员会声明商誉的会计处理仍符合现行要求。然而,商誉一旦摊销,并购导致的业绩增厚的不确定性将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对高溢价并购的热情,尤其是轻资产并购,这将促使上市公司在长期并购的估值谈判中更加理性和谨慎。

商誉减值殷鉴不远 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冲动消退

估计水的连续挤出量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在当前环境下,上市公司的M&A思维倾向于务实,更多的是考虑基础估值的合理性和后续整合的协同效应等因素。

沈万红源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上市公司并购的合理化,估值之水不断被挤出。M&A的估值溢价呈下降趋势。剔除极值后,2018年重大重组估值溢价的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4.64倍和1.89倍,同比下降26.3%和38.1%,处于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收购目标的市盈率中值约为14.67倍,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收购目标的市盈率中值也有所下降。

商誉减值殷鉴不远 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冲动消退

此外,许多上市公司越来越强调并购中的产业整合逻辑。“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并购的失败率高达50%-70%。在2013-2015年的最后一轮M&A繁荣中,什么是真正成功的并购?恐怕企业都很清楚。”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承认,许多公司的出发点是“买利润”来提高股价,他们的动机并不单纯。事实上,并购与爱情和婚姻非常相似。如果最初的意图是不正确的,“结婚”后双方的磨合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只有基于产业整合需求的并购才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商誉减值殷鉴不远 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冲动消退

许多投资银行家指出,M&A趋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股市趋势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目前,a股市场活跃程度下降,M&A后股价上涨效应减弱,固定收益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热情保持在较低水平。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实施M&A项目的积极性。然而,真正有产业融合需求的子行业领导者,仍会积极寻求相应的M&A延伸机会。

标题:商誉减值殷鉴不远 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冲动消退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