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3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在《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不高,约为1.5%,央行投入的资金基本上都转移到了实体经济中。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是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一个关键指标。从货币运行机制来看,在资产扩张过程中,如发放贷款、购买外汇、购买债券等。商业银行将从债务人那里获得同等的存款。随着存款的增长,银行必须按要求将相应的超额准备金转为法定准备金,从而支持银行资产的扩张。超额准备金率不仅可以衡量银行的流动性水平,也是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重要标志之一。

央行投放资金基本传导至实体经济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银行体系的超储率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存款持续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支付清算和市场效率提高;货币政策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

如果说中央银行是资本的“大门”,那么商业银行就是传递中央银行资本的“分流渠道”。报告称,“引水渠”水位(超蓄率)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央行投入的资金是否得到有效传导。自今年年初以来,央行采取了前瞻性措施,以保持流动性水平与经济的基本需求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从“量”的角度来看,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没有上升,货币信贷稳步增长,表明央行投入的资金并没有存入商业银行,而是基本上全部传导到实体经济。从“价格”来看,债券利率大幅下降,而贷款利率稳步下降,这也表明央行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央行投放资金基本传导至实体经济

报告强调,货币政策传导在结构和局部地区仍面临一些约束。为此,央行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定向RRR减息和扩大担保范围,加强“精准滴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全面落实政策,通过“多项措施”共同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标题:央行投放资金基本传导至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