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9字,读完约3分钟

人口、资本等资源要素聚集在大城市和大都市区,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规律。

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首次提到了“萎缩的城市”。文件指出,缩小的中小城市应减肥强身,改变惯性增量规划思维,严格控制增量和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市集中。

“收缩时代”来临 中小城市做好准备了吗

一方面,它表明与通常的城市扩张相比,一些城市的收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公众和许多城市管理者来说,“第一次”所揭示的无疑是理解和处理这些城市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在专业范围内,“萎缩的城市”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它显然是陌生的公众。这个概念开始被人们认可,这应该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一位特别研究员应龙的研究成果,不久前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应龙通过卫星图像监测了2013年至2016年中国3300多个城镇的夜间照明强度,发现28.4%的城镇(即938个城镇)的照明强度变暗。根据这个结果,他认为这些城镇正在缩小,人口正在减少。

这项研究的结果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有些人对研究方法提出质疑,但也有一些理性的观点认为城市会随着它们的扩张而缩小,因为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城市也有它们的生命周期。

坦率地说,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是在理论和现实之间经常有一个空白区——因为现实不准备承认它。

特别是对于中国城市,有多少城市真正关注并研究了收缩后的反应?扩张仍是目前城市的主调,只有那些资源枯竭的城市才有危机感。

目前,有限的研究表明,萎缩的不仅仅是资源枯竭的城市。经济学家李迅雷发现,高铁并不一定能带动沿线城市——与人们对高铁快车道的热情相反,长江沿线70%的城市居民人口都出现了下降。

这一结果显然对许多希望高铁经过他们家的城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表明,更方便的交通使人口和资本更容易聚集在中心城市。

目前,所有可见的案例也表明,人口、资本等资源要素聚集在大城市和大都市地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规律。

目前,中国都市圈和都市圈的发展路径日益清晰,这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对各城市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平心而论,对于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恐怕将面临一个可能收缩的时代。问题是,中国城市准备好收缩了吗?

“收缩时代”来临 中小城市做好准备了吗

恐怕这是“缩小”中小城镇概念首次进入国家重要文件的最重要警示意义。虽然理论上不乏对策,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市配套服务、强化城市特色等。,如果我们看不清楚城市的发展趋势,大多数对策都只是空谈。

特别是在各地人口竞争的背景下,许多城市都有必要进行认真的“体检”。认真加强对城市的研究,真正界定什么是与他人竞争。

收缩可能不是空城市的利润,但无论如何,只有承认收缩,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它。

□徐炳(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所研究员)

标题:“收缩时代”来临 中小城市做好准备了吗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8964.html